广告联盟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676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消协称扫扫二维码背后藏风险:不要见码就扫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13-3-15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百度权重查询 站长交易 友情链接交换 网站监控 服务器监控 SEO监控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,二维码应用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。但在当前二维码全面崛起的背景下,借助二维码传播恶意网址、发布手机病毒等不法活动也开始逐渐增多。
二维码之所以会发生恶意吸费、诈骗等行为,主要有以下原因:一是生成方式简单,内容无人监管。目前网络上有大量的二维码软件、在线生成器方便人们制作二维码,几乎不存在制作门槛。二是暗藏木马等病毒。一些不法分子会将有毒或带插件的网址生成一个二维码,对外宣称为优惠券、软件或视频等,以诱导用户进行扫描。而这种专门针对手机上网用户的诈骗手段,多是采用强制下载、安装应用软件等方式,达到获取推广费用或恶意扣费的目的。三是消费者防范意识不足。部分消费者看到二维码后,往往马上拿起手机扫一扫,却忽视了安全问题。殊不知,一旦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的应用中染有病毒,则有窃取消费者手机通讯录、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的风险,甚至被乱扣话费、消耗上网流量。
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警示称:不要“见码就扫”。同时做好以下功课:
安装二维码检测工具。目前部分手机安全软件或与二维码扫描软件合作,或独立推出了带安全检测功能的二维码扫描工具。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后,会自动检测二维码中是否包含恶意网站、手机木马或恶意软件的下载链接等安全威胁。
养成良好的二维码使用习惯,不盲目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。因为消费者自身良好的使用习惯,是其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环节,也是降低染毒概率的另一重要手段。
手机二维码在线购物、支付更要谨慎。目前,部分网站上线了二维码支付通道,扫拍媒体广告上的二维码,就可以实现购物和支付。但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支付功能时,要保持警惕,看清网站域名,不要轻易点击反复自动弹出的小窗口页面;同时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;如果用手机和银行卡绑定,不要在银行卡内储存过大数额的资金,避免发生连锁反应。(本报记者 王惜纯)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广告联盟网  

GMT, 2024-11-28 , Processed in 0.053082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5-2021 www.ggads.com GGADS 广告联盟网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